公攤面積是現在每個城市都有的,已經流傳至今,對于第一次買房的人肯定比較納悶,不懂公攤面積到底是干嘛的,其實這也能合理解釋,這些公攤面積也是屬于業主的,畢竟都是自己花錢買的。下面,就快和360常識網一起了解相關知識吧!

1
公攤面積到底是什么?
公攤面積主要包括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變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過道、值班警衛室和共用墻體9項。其計算公式為:公攤面積=公攤系數*套內建筑面積;公攤系數=總公共分攤面積/(套內建筑面積*總套數)。
有資料顯示,公攤面積最早由“香港地王”發明,后由李嘉X將公攤面積的概念帶到了中國內地。在公攤面積概念傳到中國內地之后,逐漸成為了“全球唯一”的特色。因為在2013年時,發源地的公攤面積概念就通過設立過渡期的方式取消了,完成了與世界接軌。

2
公攤面積20%算大嗎
20%的公攤面積不算太大,屬于正常范圍。國家目前沒有關于公攤面積的強制性政策,一般電梯社區的公攤面積為17%-24%,如果是沒有電梯的多層公攤面積,一般是7%-15%,多層的公攤相對要小些,因為公攤的主要部分是單元門的入口大廳、后走廊、電梯井、逃生通道等。多層住宅中這些較少,所以公攤也較小一些。

3
公攤面積是每戶平分嗎
公攤面積是同一幢樓的每戶平分。公攤系數=公用建筑面積(即分攤面積)/套內建筑面積。建筑面積=套內建筑面積+公攤面積公攤面積=套內建筑面積×公攤系數。公攤系數=建筑總公攤面積÷建筑總套內面積。套內建筑面積=套內使用面積+套內墻體面積+陽臺面積。公攤是15%的話,那每層每戶的公攤都是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