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冬季的第一個節氣,于每年的11月8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225°時開始。由于我國南北緯度之差,故真正意義上的冬季,并非都以“立冬”為準,而是以連續幾天氣溫低于10℃為冬季。下面,就快和360常識網一起了解相關知識吧!

1
過了冬至白天是不是一天比一天長?
是的。嚴格說是冬至過后白天一天比一天長。每天長幾分鐘是不固定的。與日子有關;也與你所在緯度有關。
“過了冬,長一針”,“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從冬至開始,陽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動,白晝逐漸延長,平均每天增長白晝時間為90秒以上,也就是1分三十秒。

2
冬至和立冬有什么區別
立冬和冬至的區別是時間不同,含義不同,氣候不同,習俗不同。
首先時間不同,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干支歷中農歷月的結束和十二月的開始。時間點在公歷每年的11月7日至8日之間,即太陽在黃經225度,冬至一般在公歷12月21日或12月22日。因為冬至不固定在特定的日子,所以和清明節一樣被稱為“活節”。
其次含義不同,立冬:表示冬天的開始,“立”表示開始,天氣開始由冷轉冷,冬至表示冬天的到來,天氣變冷。
然后是氣候不同,立冬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這意味著冬季三月從這一天開始,冬至是一年中最短的一天。這一天,陽光直射地面,到達一年中的最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冬至這一天,北半球日照最少,白晝最短。
最后習俗不同,許多地方在初冬會舉行一些活動,如迎接冬天,慶祝冬天和吃餃子。冬至是中國傳統的祭祖節日。在中國南方,冬至有祭祖和宴飲的習俗。在中國北方,每年一到星期天都有吃餃子的習俗。

3
冬至一般是每年的幾月幾日
每年的公歷12月21-23日是冬至。冬至其實是在太陽到達黃經270°時開始,時于每年公歷12月22日左右或農歷十一月十五(滿月)前后共30天范圍內之1天。
此日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最短,北半球極夜,南半球極晝,其后陽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動,白晝漸長。”可見冬至又代表著一年之始,又十二地支之首支“子”冠于冬至,因此冬至所在之農歷十一月又稱為“建子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