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節氣規律來說,立春是“陰陽”之氣中陽氣升發的始點,自立春起陰陽轉化,陽氣上升;而冬至是太陽回返的始點,自冬至起太陽北返,北半球各地的白晝逐日增長。冬至這天太陽南行到極致,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時間最短、黑夜時間最長的一天。下面,就快和360常識網一起了解相關知識吧!

1
冬至后一天比一天長多長時間?
冬至后一天長1分30秒。
從冬至開始,陽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動,白晝逐漸延長,平均每天增長白晝時間為90秒以上,也就是1分三十秒。但實際上每天長幾分鐘是不固定的。因為所處的緯度不同,增加值就不同。如北極圈半年增加24小時,赤道上不變。
過了冬至以后,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北移動,北半球白天開始逐漸變長,正午太陽高度也逐漸升高。
冬至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最少,比南半球少了約50%,北京的白晝時間僅有9個多小時。但是,這一天是數九的第一天,并不是最冷的時候,這是因為地球表面有大氣和水分,能夠儲存熱量,并不是“即存即失”,而有“積熱”。

2
冬至大如年是什么意思
1、“冬至大如年”的意思是冬至的重要性僅次于過年。
2、冬至是中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冬至過節源于漢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記載有“冬至大如年”之說。
3、冬至這天,北方吃餛飩來應節,南方則吃湯圓,香港更是“無雞不成宴”。冬至日的前一天,又叫做“小至”,家家戶戶搗米做湯圓,以作為冬至日團圓圍桌食用。過了冬至,就將迎接新年。

3
冬至的寓意和象征
1、冬至的寓意
冬至在節氣中是很重要的,也是一個傳統節日,另外,冬至還有其他的稱呼,包括冬節、長至節、亞歲等。他的時間也比較固定,一般是在陽歷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當冬至節氣到來的時候,白天的時間會越來越長,黑夜的時間也會逐漸變短,氣溫也是在逐漸下降,之后就會進入嚴冬。
2、冬至的象征
冬至節氣一般象征著團圓,到了這個節氣的時候基本上就快到春節了,所以,很多外出打工的人都在往回趕,一般冬至是有吃餃子和祭祖的習俗,不同地區的習俗可能是不一樣的,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冬至在過去被大家看作是很重要的節日,人們甚至會把冬至稱為小年,每年過冬至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做準備,還有很多相關的慶祝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