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萵筍是很常見的一種食物,它含有多種營養元素,具有很好的食用價值,很多人都會經常吃萵筍。生吃萵筍的話它里面的營養成分不會因為溫度過高而被破壞掉,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其中的營養成分,適量吃好吃很多,下面,就快和360常識網一起了解相關知識吧!

1
萵筍有苦味怎么回事?
1、水分不足
萵筍在吃的時候略微發苦,這主要是因為萵筍在生長的時候缺水,因為萵筍本身就自帶苦味的萵筍素,如果生長在溫度比較高的地方,很容易缺水讓萵筍素的濃度增高,因而它的苦味會更多。
2、品種原因
萵筍經由現在科技的發展,逐漸出現了很多新品種,不再是之前那種富含多種藥物價值的萵筍,而且自帶的苦味素也隨著品種的不同逐漸增加,所以也就有了萵筍發苦的現象。

2
吃萵筍可以消腫嗎?
萵苣味道清新且略帶苦味,可刺激消化酶分泌,增進食欲。其乳狀漿液,可增強胃液、消化腺的分泌和膽汁的分泌,從而促進各消化器官的功能,對消化功能減弱、消化道中酸性降低和便秘的病人尤其有利。

3
吃萵筍有什么好處?
1、降血壓
萵筍為高鉀低鈉蔬菜,每百克萵筍含鉀212毫克,含鈉36.5毫克。鉀是維持人體生命的必需元素,它能使動脈擴張,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促進尿鈉排泄,降低心血管負擔,使高血壓患者的動脈壁增厚有所減輕,達到降低血壓的目的。高血壓、心律不齊者,常吃生鮮萵筍,療效顯著。
2、利尿通乳
萵筍的鉀離子含量豐富,是鈉鹽含量的27倍,有利于體內的水電解質平衡,促進排尿。萵筍含有較多煙酸,能增加乳汁分泌,是孕產婦食譜中的重要成員。
3、增氟補血
含有豐富的氟元素,可參與牙釉質和牙本質形成,參與骨骼生長。萵筍所含有的有機化合物中富含人體可吸收的鐵元素,對缺鐵性貧血病人十分有利,其所含的鐵元素在有機酸和酶的作用下很容易被人體吸收。萵筍莖中流出的白色漿液有安神催眠作用,具有調節神經系統功能。
4、寬腸通便
萵筍中含有大量植物纖維素,能促進腸壁蠕動,通利消化道,幫助大便排泄,可用于治療各種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