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市場為何會出現“蒜你狠”、“豆你玩”這種令人尷尬局面呢?有識之士認為成因有三:因災造成農作物如蔬菜等產量減少,導致供求關系緊張,這是其一;勞動力和農資等生產成本增加,這是其二;社會游資介入,人為炒作、囤積農產品,進而伺機哄抬價格,這是其三。然而,深層反思,當下蔬菜和雜糧等不適應市場變化的生產方式是一亟待解決的問題。
1
“蒜你狠”是什么意思
“蒜你狠”是2010年中國流行的一句時髦用語。這是源于大蒜瘋漲超過100倍,價格超過肉和雞蛋的現象。
作為知名的網絡名詞
“蒜你狠系列”榮獲2010十大網絡流行語。

2
“蒜你狠”事件簡介
2009年起,隨著通貨膨脹向普通商品蔓延。大蒜價格居高不下。2010年2、3季度,土豆、大蒜、綠豆輪番漲價。大土豆價錢追趕一斤雞蛋的價格、大蒜價格貴過豬肉、其他品種的蔬菜也有提價。對于這輪菜價上漲,有關部門解釋道:天氣異常,西南干旱、北方倒春寒影響農產品收成。
一般來說供大于求,價格會下降,相反則上升。大蒜產量降低、汽油、菜市場房租等漲價導致城市市場大蒜供應量不足。

2009年全國大蒜半年上漲40多倍,很多中間商都獲得了很大利潤。09年初,金鄉縣魚山鎮五名裝卸工人見到大蒜便宜,合資買入七百多噸大蒜,當時價格僅為每公斤2角4分,10年8月以每公斤5元6角出貨,賺取了很多收入。11月28日,在“淘寶網”上,一個山東蒼山的“大蒜頭”索價7元。這些抄蒜的投資者們被稱為“炒蒜團”。炒蒜團的出現,增加了城市蔬菜的供應,客觀上降低了城市菜價。但由于當年群眾還較少具有經濟常識,依中國幾千年來中央帝國重農輕商的古老邏輯,認為中間商賺取高額利潤是菜價提高的主要因素。一些別有用心的媒體也借此引禍東流,減輕民眾對通貨膨脹的關注。

3
大蒜漲價原因
一、市場原因
1、天氣等因素影響了蔬菜的產量。
2、蔬菜產區和銷區距離較遠,汽油、過路費、罰款等流通成本過大。
3、簡易市場被各地城市管理機關取消,菜市場過于集中,沒有市場化。
4、通貨膨脹導致進貨、房租租金、運輸費用、倉儲費用、人工成本等以人民幣計價的各項成本提高。
5、價格不穩定、宣傳打擊炒蒜團、微觀調控管理等諸多因素導致中間商較為謹慎。
綜上各項原因降低了城市農產品供應,直接導致價格提高。
二、“甲流”成漲價推力
自出現流感疫情起,國內就盛傳大蒜具預防甲型流感的功效,甚至有媒體稱美國專家也把大蒜列為九大消毒蔬菜之
首。
盡管此后,包括鐘南山院士在內的多位醫學權威均表示,大蒜確實有殺菌的作用,但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大蒜有預防甲流的功效。但由于沒有直接否定,并沒有為這股大蒜熱潮降溫。
以上因素提高了大蒜的需求量,也是導致價格提高的原因之一。

4
“蒜你狠”的相關問題
凸顯市場體系缺失
“蒜價的起伏也印證了我的觀點:我國農產品價格波動開始明顯強化。”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姜長云指出,近年來農產品的價格“大上快下”,影響農產品價格的因素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復雜。根據中國大蒜網公布的統計數字。2004年和2005年,蒜價持續增長,到2006年達到頂峰。大蒜種植面積隨之年年擴大,直接帶來了隨后兩年的蒜市低迷,最低時甚至一分錢一斤蒜。大蒜滯銷。2007年全國各地共計種植大蒜1010萬畝,2008年降到555.5萬畝。而正是這一波下降導致了大蒜的緊缺和價格的飆升。
姜長云表示,在豐收—跌價、減產—漲價的輪回中,農民每次都滯后于市場的脈動,永遠“踩不準點”。此前,這種情況在香蕉、橘子、白菜等多種農副產品市場均有體現。他建議,國內亟待建立有關交易市場,以規避農產品價格暴漲暴跌現象的一再發生。

相關數據
2010年5月11日國家統計局公布4月主要經濟運行數據:4月份,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2.8%,漲幅比上月擴大0.4個百分點。但由于CPI構成是機密,無從得知是否包含大蒜價格變動。
2010年7月26日南京大蒜市場價升到10元一斤。部分超市甚至買出了12元一斤的高價,比當時的優質五花肉還貴。
2010年新聞,杭州第十五中學要求學生每人每天定時吃大蒜。并一次性采購200多公斤大蒜,要求每天中午的時候和飯菜同時送到。
2011年在大蒜主產地山東,大蒜種植量非常大,又遇豐收年,貨多價低的規律致使地頭價也就1.1元上下,遠遠低于往年。
2011年6月份,山東部分大蒜主產區干蒜價格飆升至8.5-~9.0元/公斤,再掀一輪瘋狂“蒜你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