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一個擁有悠久歷史和豐富文化的國家,擁有眾多令人驚嘆的旅游勝地。中國十大值得去的景點匯集了壯麗的自然風光、古老的歷史遺跡和獨特的人文景觀。從北京的故宮和長城到西藏的布達拉宮,每個景點都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獨特的旅行體驗。這些地方不僅是游客的心之向往,更是人類文明和自然之美的見證。下面,就快和360常識網一起了解中國十大值得去的景點排行榜吧!
1
稻城亞丁

稻城亞丁風景區位于海拔2900米(貢嘎河口)-6032米(仙乃日峰),面積5.6萬公頃,主要由“仙乃日、央邁勇、夏諾多吉”三座神山和周圍的河流、湖泊和高山草甸組成。稻城亞丁以其獨特的原始生態環境、雄、奇、秀、美的高品位自然風光而聞名中外,是中國保存頗為完整的一處自然生態系統,被譽為“香格里拉之魂”和“最后的香格里拉”,被國際友人譽為“水藍色星球上的最后一片凈土”。
四川亞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面積560平方千米,有維管束植物1126種、脊椎動物291種。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山峰10余座,海拔4500米以上的山峰30余座,高山古冰川湖泊62個。
2
黃山風景區

黃山風景區位于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境內,它與長江、長城、黃河同為中華壯麗山河和燦爛文化的杰出代表,被世人譽為“人間仙境”、“天下第一奇山”,素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冬雪“五絕”著稱于世(黃山四絕分別是奇松、怪石、云海、溫泉),歷來享有“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美譽。黃山境內群峰競秀,有千米以上高峰88座,其中蓮花”、“光明頂”、“天都”為三大主峰,海拔均逾1800米。
黃山原名“黟山”,因峰巖青黑,遙望蒼黛而名。后因傳說軒轅黃帝曾在此煉丹,故改名為“黃山”。黃山代表景觀有“五絕三瀑”,五絕: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冬雪;三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龍瀑。黃山迎客松是安徽人民熱情友好的象征,承載著擁抱世界的東方禮儀文化。
3
萬里長城

長城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秦朝統一中國之后聯成萬里長城,是人類文明史上最為偉大的建筑工程,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御工程,也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萬里長城以城墻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御體系,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全長約6700公里,主要分布在15個省區市;現存長城文物本體包括長城墻體、壕塹/界壕、單體建筑、關堡、相關設施等各類遺存,總計4.3萬余處(座/段)。
長城資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陜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共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河北省境內長度2000多千米,陜西省境內長度1838千米。
4
九寨溝風景區

九寨溝是一條縱深50余千米的山溝谷地,因溝內有樹正寨、荷葉寨、則查洼寨等九個藏族村寨坐落在這片高山湖泊群中而得名,是中國第一個以保護自然風景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護區。九寨溝風景區是水的世界,也是瀑布王國,被人譽為“童話世界”,號稱“水景之王”,四周雪峰高聳,湖水清澈艷麗,飛瀑多姿多彩,急流洶涌澎湃,林木青蔥婆娑,高峰、彩林、翠海、疊瀑、藏族風情,讓所有到九寨溝的人流連忘返。
九寨溝國家自然保護區是岷山山系大熊貓A種群的核心地和走廊帶,具有典型的自然生態系統,為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核心之一。動植物資源豐富,具有較高的生態保護、科學研究和美學旅游價值。九寨溝是以地質遺跡鈣化湖泊、灘流、瀑布景觀、巖溶水系統和森林生態系統為主要保護對象的國家地質公園,具有較高的科研價值。
5
呼倫貝爾草原

呼倫貝爾大草原,因境內的呼倫湖和貝爾湖而得名,是世界著名的天然牧場、世界四大草原之一,也是全國旅游二十勝景之一,被稱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呼倫貝爾草原總面積1126.67萬公頃,其中可利用草場面積833.33萬公頃,草原內風光優美、景色宜人,有一望無際的綠色,有延綿起伏的大興安嶺,還有美麗富饒的湖泊。每逢盛夏,呼倫貝爾大草原上星星點點的蒙古包上升起縷縷炊煙;微風吹來,牧草飄搖,猶如一幅巨大的綠色畫卷。而七八月份,金黃的油菜花海開遍呼倫貝爾遼闊草原,美不勝收。
呼倫貝爾草原是眾多古代文明、游牧民族的發祥地,東胡、匈奴、鮮卑、室韋、回紇、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曾繁衍生息于此,被史學界譽為“中國北方游牧民族搖籃”,在世界史上占據較高地位。
6
壺關太行山大峽谷

壺關太行山大峽谷多森林、山嶺、峽谷、洞穴、泉眼、瀑布、水潭、河流等自然景觀,以雄偉、壯觀、幽邃、奇特、秀麗、險峻取勝,是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中國最美十大峽谷、山西省風景名勝區。壺關太行山大峽谷風景區占地面積225平方公里,林草覆蓋率74.9%,主要景點有八泉峽、紅豆峽、青龍峽、黑龍潭和紫團山等景區,可春觀山花、夏賞景、秋品紅葉、冬撫雪,是旅游的好去處。
7
明清故宮(北京故宮、沈陽故宮)

明清故宮是我國最著名的宮殿建筑群之一,也是我國建筑史上的豐碑,指北京故宮及沈陽故宮兩個建筑群。北京故宮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4年沈陽故宮作為其擴展項目也被列入其中。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筑之精華,其以三大殿為中心,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較大、保存較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筑之一。沈陽故宮是我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筑群之一,占地面積六萬多平方米,有古建筑114座,500多間,至今保存完好。
故宮內的建筑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三大殿左右兩翼輔以文華殿、武英殿兩組建筑。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后三宮,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宮。其后為御花園。后三宮兩側排列著東、西六宮,是后妃們居住休息的地方。東六宮東側是天穹寶殿等佛堂建筑,西六宮西側是中正殿等佛堂建筑。外朝、內廷之外還有外東路、外西路兩部分建筑。
8
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是一座宮堡式建筑群,因其建造的悠久歷史,建筑所表現出來的民族審美特征,以及對研究藏民族社會歷史、文化、宗教所具有的特殊價值,而成為舉世聞名的名勝古跡,是中華民族古建筑的精華之作,也是國家級旅游景區和世界文化遺產。布達拉宮主要景觀由宮殿、壁畫、靈塔組成,主要景點有帕巴拉康、白宮德央廈、措欽司西平措努、伍孜加毗、其美德丹基、堆廓拉康、布達拉宮珍寶館等。
布達拉宮的主體建筑為白宮和紅宮兩部分。整座宮殿具有藏式風格,外觀13層,實際只有9層。由于它起建于山腰,大面積的石壁又屹立如峭壁,使建筑仿佛與山崗融為一體,氣勢雄偉。布達拉宮海拔3700米,占地總面積36萬平方米,建筑總面積13萬平方米,由東部的白宮、中部的紅宮組成,主樓高117米。布達拉宮主體建筑的東西兩側分別向下延伸,與高大的宮墻相接。宮墻高6米,底寬4.4米,頂寬2.8米,用夯土砌筑,外包磚石。墻的東、南、西側各有一座三層的門樓,在東南和西北角還各有一座角樓。宮墻所包圍的范圍全都屬于布達拉宮。
9
天壇公園

天壇公園位于故宮東南方,占地273公頃,約為故宮的4倍。天壇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由明成祖朱棣建造,是明、清朝兩代帝王冬至日時祭皇天上帝和正月上辛日行祈谷禮的地方。天壇建筑布局呈“回”字形,由兩道壇墻分成內壇、外壇兩大部分,外壇墻總長6416米,內壇墻總長3292米。天壇最南的圍墻呈方型,象征地;最北的圍墻呈半園型,象征天;北高南低,這既表示天高地低,又表示“天圓地方”。
天壇公園由兩道壇墻環繞,被分為“內壇”“外壇”兩部分;域北呈圓形,南為方形,寓意“天圓地方”;主要由春季祈禱豐年的“祈谷壇”,冬至日祭天的“圜丘壇”,皇帝祭祀前居住的齋宮、演習祭祀禮樂的神樂署四大古建筑群組成;祈谷壇中的祈年殿是北京市的標志性建筑。天壇公園外壇種植有大量古柏林。
10
頤和園風景區

頤和園前身為清漪園,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坐落在北京西郊,與承德避暑山莊、拙政園、留園并稱為中國四大名園。它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保存較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也是國家重點旅游景點。北京頤和園浸透著中國人民的血汗,體現了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展示出中國造園藝術的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