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節氣是一年之中比較重要的一個節氣,也是季節變化比較明顯的一個節氣,這個時候大多數地區都已經進入深冬時節,天氣是比較冷的。冬至是數九天的開始,也就是一九的第一天,并不是三九天。下面,就快和360常識網一起了解相關知識吧!

1
冬至后是不是三九寒天?
不是,冬至是數九天的開始,也就是一九天的第一天。三九天從冬至后的第十九天開始。
冬至后即開始“數九”,俗稱“交九”,意味進入到一年中最寒冷的時節。所謂“數九”,是指從“冬至”當天算起,九天為一個單位,謂之“九”,過了九個“九”,剛好八十一天,即為“出九”。從“一九”數到“九九”,冬寒就變成春暖了。其中“三九”時最為寒冷。
三九即二九結束,即從冬至開始過了2*9=18天,那么三九就是從冬至后的第十九天開始的。

2
冬至前一天是什么日子
冬至前一天是四離日,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通過對自然和天體運行的研究,把一年分為二十四個節氣,四離指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前一天,稱為離日。冬至屬于水離日。
四絕是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天,叫做“絕日。
主要是提醒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重要日子還是應該遵循自然規律的時間節點進行。
二十四節氣中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前一天,在術數上叫做“離日”。全年共有四個這樣的日子,所以稱為“四離日”。
《玉門經》中說:“離者,陰陽分至前一辰也�!狈志褪谴悍趾颓锓�,至就是夏至和冬至。前一辰就是前一天的意思。
四離者,春分前一日叫做木離;夏至前一日叫做火離;秋分前一日叫做金離;冬至前一日叫做水離。四離日在“黃歷”上一定是寫著“日值四離,大事勿用”的字樣,是一般擇日忌用的日子。

3
冬至的歷史
把冬至作為節日來過源于漢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周歷的正月為夏歷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于我們現在的十一月,所以拜歲和賀冬并沒有分別。直到漢武帝采用夏歷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開。因此,也可以說專門過冬至節是自漢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魏晉六朝時,冬至稱為“亞歲”,民眾要向父母長輩拜節;宋朝以后,冬至逐漸成為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節慶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