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民間將冬至后的81天劃分為9個階段,每一個階段為9天,稱作“冬九九”,也就是常說的數九寒天。其中,每年冬至后的第19天至27天稱為“三九”。三九天,是人所感受到最冷的時段。三九天,比較好計算,每年的冬至節這天,就開始進入“數九”,下面,就快和360常識網一起了解相關知識吧!

1
冬至交九是什么意思?
交九就是數九,又稱冬九九,整句話是講“冬至逢壬數九”,根據天干紀日法,是指每年冬至以后第一個壬日開始就是一九的第一天,并不是從該節氣當天或次日開始算起的。即冬至后的第一個九天是一九,第二個九天是二九,以此類推,數到九九八十一天,氣候就暖和起來了。在古代,由于天氣寒冷,條件落后,御寒措施很少,就靠這種方法熬過冬天。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之后白天逐漸變長。
很多的小孩子都會唱一首冬至童謠: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這就反映了數九寒天時氣候的變化過程,這也是“冬至交九”的意思。
在冬至節氣這天,太陽會運行到黃經270°,這個時候太陽幾乎是直射南回歸線的,所以在冬至節氣這天,北半球各地是一年中白晝時間最短的,而黑夜卻是一年中最長的。

2
冬至以后太陽是不是慢慢升高
冬至以后太陽會慢慢升高。
冬至以后,太陽直射點開始向北移動,正午太陽高度會逐漸升高,北半球的白天也將慢慢變長。在冬至之后,雖然太陽向北半球回歸,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逐漸增強。
但是在隨后的一段時間里,北半球的地表依然是處于一個“獲取的能量小于其散失的能量”的狀態,于是該降溫還是得降溫,天氣還會繼續變冷。這樣的情形將一直持續2月份,當這個狀態逆轉的時候,北半球的天氣就越來越暖和了。

3
冬至是不是最冷的一天
不是。
冬至一般指的是太陽直射南回歸線,這是北半球白晝最短的一天白晝時間最短,之后時間會慢慢延長,天氣變得越來越冷,雖說期間北半球的溫度會比較低,但卻不是最冷的一天,準確的是應該是太陽直射的轉折點,是天氣變冷的標志。
從節氣來看,一般大寒是冬天最冷的一天,這主要是因為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的1月20日前,這時候寒涼的氣流會南下,是我國大部分地區一年中的最冷時期,此時天氣一般風大、低溫,有些地區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所以冬天最冷的一天應該是大寒,但具體需要根據實際天氣狀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