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節氣是一年之中比較特別的一個節氣,也是比較受歡迎的一個節氣,通常在每年12月底,開始進入數九天,天氣會越來越冷。按照相關時間推算,冬至后的105天就是寒食節,一般是在每年的4月3日或者4月4日左右。下面,就快和360常識網一起了解相關知識吧!

1
冬至后的第105天是幾月幾日?
一般在4月3日或者4月5日左右,也就是寒食節,固定日期就是在冬至日后的第105天。
寒食節玩中國傳統節日,在夏歷冬至后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在寒食節當天禁煙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秋千、蹴鞠、牽勾、斗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后綿延兩千余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
從春秋時期至今,寒食節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故事發生地中國山西將寒食節定為清明前一天,這一天吃冷食、祭祀、踏青等習俗也一直流傳下來并為全國所接受。伴隨著歲月的流逝,寒食節靜靜地融入了清明節,寒食所代表的人們對忠誠、廉潔、政治清明的贊許,是千年如一的。

2
冬至過后就是臘月了嗎
并不是。冬至一般在冬月,隔一段時間后才是臘月。
冬至每年的具體日期可能是不同的,但是,基本上都在12月21日-22日左右,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每到太陽黃經達到270度的時候,北半球白天時間最短,黑夜時間最長,其實,冬至節氣是所有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在中國還在使用土圭觀測太陽的時候,就已經定下來冬至。
冬至節的時候,還會吃很多傳統食物,有地地區還會蒸饅頭,吃年糕,打糍粑等等,都是和當地的飲食風俗習慣有關。其實不管吃什么,大家的初衷都是一樣的,都是為了迎接冬至年的到來,慶祝新的一年的來臨。

3
冬至的習俗
1、祭祀
冬至節亦稱冬節、交冬。它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宮廷和民間歷來十分重視,從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動。
2、吃水餃
每年農歷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圣”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圣”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3、九九消寒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謂消寒活動,擇一“九”日,相約九人飲酒(“酒”與“九”諧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到六九,沿河看楊柳;七九河冰開,八九燕子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