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是從夏至日后數到第3個庚日是初伏,由于一年365天(閏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數倍,今年某一天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就是說,庚日的日期是有變化的,并不固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盡相同,但入伏日期總是是在7月11日至7月21日之間。下面,就快和360常識網一起了解相關知識吧!

1
三伏天一般多少度?
35攝氏度以上。
三伏天是全年中溫度最高的一段時間,此時節氣溫較高,日均溫度在35攝氏度以上,通常會在38攝氏度及以上溫度,入伏后,地表濕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濕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

2
三伏天是不是最熱的時候
三伏天是全年中最熱的時候。
三伏天處于二十四節氣的小暑和處暑節氣之間,此時暑熱較盛,三伏天有三個伏天,分別是初伏、中伏和末伏,其中中伏最熱,在經歷了10天初伏的發展,到了中伏階段地表濕度變大,地表每天吸收的熱量多,但是散發的少,這樣一天天積累,地表熱量就會越來越高,人們就會感覺越來越炎熱。
三伏天出行的時候需要注意避暑和防曬,以免中暑和曬傷。

3
2023年三伏天是陽伏天還是陰伏天
屬于陰伏天,因為今年入伏是在農歷五月二十四,是偶數。
三伏天是按照農歷的日子來推算,從陰陽學來講,一般認為入伏當天是農歷日期的單數,也就是屬陽,而陽一直被偏向于男性。
所以,入伏日為偶數,那就是屬陰了。入伏的時間是根據夏至來進行推算的,一般在夏至的第三個庚日首日,就是入伏的第一天,一個庚日就是10天。
在這里說一下,三伏天的計算方式是以古人的標準來的,所以都會按照農歷日子來進行推算,所以,確定了入伏時間是農歷的六月十八,其實不管是農歷還是陰歷,都是偶數,所以今年是母伏,也就出現老人說的前半句“母伏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