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太極拳流派有陳氏、楊氏、武氏、吳氏、孫氏、和氏等派別,各派既有傳承關系,相互借鑒,也各有自己的特點,呈百花齊放之態。由于太極拳是近代形成的拳種,流派眾多,群眾基礎廣泛,因此是中國武術拳種中非常具有生命力的一支。下面,就快和360常識網一起了解相關知識吧!

1
打太極拳膝蓋疼怎么辦需要護膝嗎?
打太極拳出現膝蓋疼主要是由于頻繁的活動膝關節,并且打太極拳的時候,由于周圍環境比較涼導致膝關節處于受涼狀態。如果膝關節有關節退變以及相關部位的損傷,比如半月板交叉韌帶、側副韌帶滑囊或者骨性關節炎的形成,都會形成無菌性的炎癥病灶,在頻繁的進行膝關節屈伸會導致出現損傷進一步加重或者炎性代謝產物逐漸增多。由于受涼之后會導致血液循環減慢、炎性代謝產物堆積,產生進一步的疼痛感。要避免在進行膝關節的頻繁屈伸活動,打太極拳、騎自行車、爬山、爬樓梯都不可以,要讓膝關節充分的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并且一定要不能受涼,因為受涼之后就會導致疾病的進一步出現。除此之外,應當口服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比如洛索洛芬鈉、雙氯芬酸鈉緩解膝關節的炎癥情況。

2
打太極拳如何用氣
練拳時,在全身放松、虛領頂勁、立身中正的姿勢下,口唇微閉、齒輕合,舌尖舐上腭,進行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有順逆兩種。腹式順呼吸的練法如下:緩緩從鼻孔吸氣,用意引導,氣體有徐徐下行的感覺,送入腹部臍下,力求自然,不許使力硬壓。在吸氣過程中,橫膈膜下降,輕輕擠壓腹腔內臟器官;腹部隨之隆起,胸廓自 然收縮(術語叫做“提肛”或“吊襠”),隨即緩緩從鼻孔和嘴唇呼氣。呼氣時橫膈膜上升,下腹部隨之回縮,肛門括約肌自然隨著呼氣而放松,一呼一吸,毫不勉 強。呼吸時,肛門括約肌隨著一松一緊(松的時間比較長,緊的時間比較短),有助於防治內痔、便秘和遺精等病癥。通過“氣沉丹田”的呼吸運動,橫膈膜一上一下,帶動內臟做輕微的自我按摩運動,促使各種生理機制活躍起來。

3
打太極拳要注意什么
1、心態。首先練者要了解太極拳形成和基本原理特點,理解太極的慢源自需要“內聽”讓身體領悟內在的感覺,理解動作表面的形實質需要內在是每關節細微逐個銜接節節貫穿來形成動作的,這些都需要身體和意識去感覺和指揮練習,逐步感悟,單從看別人的動作是看不出的。切不可急功近利,要踏踏實實一步一步學習。
2、速度。因人而異,根據初練者領悟能力的大小來練習。建議不要貪圖快速學上手,慢動作練習有利準確學習掌握準確動作架勢,特別是動作過程和定勢體會身體內在細微感覺,這樣有利領悟體會合勁,達到周身相隨,上下相合,連綿貫穿。
3、架勢。初學太極拳,架勢不要過于低下。因為初練者各個關節和經絡沒有打開,容易損傷,容易發生關節和經絡疼痛(初學者大多數會感到膝蓋痛或大腿疼,那是正�,F象,不必擔心,一般一個星期左右就會好轉,要是疼痛時間過長,那就要看看自己的動作哪里不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