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病例一般確診的幾率大不大是很難評估的,因為每個人體質不一樣,也不知道到底有沒有做好防護,所以,疑似病例只能以核酸檢測出來的結果為準,一起來看看360常識網帶來的介紹吧!
本文目錄
1、什么是疑似病例
2、疑似病例是確診的幾率大嗎
3、無癥狀感染者和疑似病例一樣嗎

什么是疑似病例
具體如下:
從流行病學史分析,疑似病例就是在發病前14天內,有病例報告社區的旅行史或居住史;或與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和無癥狀感染者有接觸史;或曾接觸過來自有病例報告社區的發熱或有呼吸道癥狀的患者;或14天內有家庭、辦公室、學校班級等小范圍場所內的聚集性發病的情況。

疑似病例是確診的幾率大嗎
無法評估。
新冠病毒疑似病例的確診幾率有多大是無法評估的,這個和與病毒所接觸的時間、自身是否有做好防護措施以及自身免疫力等多方面的原因都有關系。如果之前沒有接種過疫苗、自身免疫力比較差,并且和病毒所接觸的時間比較長的話,確診的幾率就會比較大。
但在沒確診之前,疑似病例要嚴格按照防控要求進行隔離,并且要做好健康監測,一旦出現不適癥狀就要及時上報。

無癥狀感染者和疑似病例一樣嗎
存在差異。
無癥狀感染者核酸檢測呈陽性,但目前還不是確診病例,并沒有發熱、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癥狀與體征,且CT影像學無新冠肺炎影像學特征。
而疑似病例需要具備發熱或呼吸道癥狀等新冠肺炎相關臨床表現,或具有新冠肺炎影像學特征,以及發病早期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淋巴細胞計數正常或減少的癥狀,同時疑似病例的新冠病毒特異性IgM抗體呈陽性。